理论探究
您的位置:国际易学联合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 / 理论探究 / 正文

洛书的自然数学原理

——11/30二维交互数系暨11/30太极数系

陈伟   上海市嘉定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摘要:从2001年以来,在充分认识地球历史与地壳运动呈现出的渐变过程与突变过程交替发生的演变规律、以中国古代阴阳太极理论自然宇宙观为指导,吸收近现代西方科学发展科学理论成果基础上;在对全球地震时间分布规律的研究过程中,经过充分的数学论证,发现和提出了“11/30地震周期分布律”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本质物理规律“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本文则揭示作为“11/30地震周期分布律”和“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赖以确立的数学基础——“11/30二维交互数系”暨11/30太极数系,它同时也是洛书的自然数学原理和中国麻将的数理来源。

 

关键词:二元基数11与30、11/30全球地震周期分布律、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

11/30二维交互数系坐标系、11/30二维交互数系暨11/30太极数系、洛书、中国麻将、

西方数学、东方数学

当今的天问——时空“0点”在何处?

当今,以西方科学为主导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体现在探索和认识宏观宇宙与微观粒子两大领域:空间尺度上已经达到认识最远类星体137亿光年约1.3*10^(18)米~微观粒子尺度阿米即10^(-18)米;时间尺度上已经达到推算宇宙大爆炸年龄138.2亿年约4.36*10^(17)秒~激光时间尺度阿秒即10^(-18)秒。作为西方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物理学发展,其终极目标是寻找宇宙“万有理论”与“上帝粒子”。

当今人类科技发展存在的最大矛盾——能够“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人类,却对自己脚下的地球“地震形成动因及时空分布规律”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大地震能够在数十秒时间里可以将一座城市和数万乃至数十万生命顷刻间毁灭;这既是对人类生命的巨大威胁,更是对人类智慧的最大挑战。西方科学观在主导和引领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宇宙自然——天地人”系统整体认识上的严重偏离与割裂。

当今的“天问”——今天,我们所用时间的计量标准是铯原子钟,它提供“秒”的计量,误差仅为一秒/2000万年内。既然物理世界时间探测尺度可以达到10^(-18)秒,那么,时间“0”点究竟在哪里?决定生命存亡亦即大震发生的那一时刻或那一秒,是从何而来、如何产生的?

近代自然科学体系主体是建立在西方还原论哲学思想和公理化方法逻辑基础之上的。1637年,笛卡尔创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把“点”和“数”联系了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这一数学方法论上的创造成为所有近现代应用数学的基础,为近代西方科学的初创和发展开启了大门。恩格斯对笛卡尔作出这样的评价:“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积分与积分也就立即变成了必须。”笛卡尔哲学思想及其数学方法论的确立,与还原论结合便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使得西方近代科学得以飞速发展。

那么,自笛卡尔之后,西方科学理论大厦赖以建立的逻辑基础与科学公理是哪些呢?核心有两条:(1)西方数学中将包含整数在内的全部实数集合被公理化认为分布在一条直线或一维数轴之上;(2)近现代西方物理学中将全部自然事件的时间序列集合被公理化认为分布在一条直线即一维时间轴之上;(3)并由此自然得出第三条,在一维数轴和一维时间轴上,“0”点是绝对且唯一的;在三维空间坐标系中“0”点亦是绝对且唯一的。

基于上述还原论哲学基础及其对应的数理方法论,三百多年来,人类科学探索与技术发展的征途就是不断地逼近时空的极限“0”点,由此演绎出关于宇宙和自然界的众多科学理论模型及其时空图像。“宇宙大爆炸”、“上帝粒子”、以及关于宇宙统一的“万有理论”均是在此舞台上演绎出的一幕幕剧目。

试问,时空的“0”究竟在何处?西方科学众多理论模型是否反映了自然界真实的运动变化的时空图像?

本文将论证:作为西方科学数理逻辑体系基础的上述三条核心公理均存在着片面的、经验性的、后天的人为假设;它们仅仅是科学发展中的部分“认识片段”,并不是恒久不变的“科学公理”。因为,人类科学与智慧本身是在进化发展着的;存在着不同于西方科学的、属于东方中国的自然哲学思想与宇宙观,据此能够推演出一套不同于今天西方数学体系的东方数学体系。

从2001年以来,在充分认识地球历史与地壳运动呈现出的渐变过程与突变过程交替发生的演变规律、以中国古代阴阳太极理论自然宇宙观为指导、吸收以混沌理论为主的复杂系统非线性科学理论成果基础上;在对全球地震时间分布规律的研究过程中,经过充分的数学论证,发现和提出了“11/30全球地震周期分布律”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本质物理规律“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本文则揭示作为“11/30全球地震周期分布律”和“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赖以确立的数学基础——“11/30二维交互数系坐标系”;建立在该坐标系上的数的分布体系就称为“11/30二维交互数系”暨11/30太极数系,它同时也是洛书及中国麻将的自然数学原理或数理来源。

 

一、11/30全球地震周期分布律

“11/30全球地震周期分布律”核心要点为:

1.1全球地震是在地球内外动力联合作用下地球构造运动与能量转化平衡的产物,每一次地震是地球时空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点或一次事件,不同能量级别的地震对应于不同尺度的时空运动。

1.2在时间上,孤立地或绝对地去对待地球时空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点或一次地震事件是没有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是一定时空运动尺度中各次地震事件的时间差;时间尺度存在着相对性,且不论取何种时间尺度如年、月、日等,时间差中存在且仅存在着两个基本周期数:11与30。

1.3根据两个基本周期数11与30,可以自然地建立“11/30二维时间直角坐标系”或简称为“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依据不同的时间尺度,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有发生的地震事件均分布在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中一系列对应的周期链节点上,由这些一系列周期链组成既相对独立的、又互相联系的全球地震事件多重时空分布网。

二、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

对于“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的构建方法、时间“0”点的生成、事件时间差的数学表达等内容,详见文献“从全球地震11/30周期分布律揭示的时间新维度——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

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中时间“0”点的生成遵守如下公式:

“0”=k*(30*11-11*30 ) 或 “0”=k*(-30*11+11*30)   ( k为自然数)

在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中,事件S相对于坐标“0”点的时间差S为:

S=a*11+b*30     (a、b为限定区间整数)

任意两个事件S1、S2之间的时间差⊿S为:

⊿S=S2-S1=(a2-a1)*11+(b2-b1)*30  

 

2.1数的极其重要的来源之一就是对时间的计量。时间的计量单位是秒、分、时、日、月、季、年、世纪等。目前人类运用的一维时间的数理基础模型是基于10进制、12进制、60进制数复合而成,由于它们存在可整除关系,几何上为一维直线,因此时间亦成为一维直线。“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的数理基础模型是基于天然地震活动时间分布中发现的11与30二个基本周期数,二者不可整除,存在着非线性及其交互作用;由此确立了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的物理存在。

2.2“全球地震11/30周期分布律”与“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是互为依据、互为关联、互为基础的。前者是后者的地球天然实验室的实验来源,后者是前者的数理基础与逻辑依据。对于两者的发现,可以理解为在天体运行、地球构造运动及其地震活动这一自然系统的运动演变过程中,设想存在着周期数分别为11与30的两个自然时钟运行系统。

2.3时间尺度具有相对性;自然事件的时间差及其时间“0”点的生成是11与30两个时钟运行系统交互作用与迭加合成的结果,符合向量合成法则;时间“0”点的生成具有相对性、非唯一性及周期性。